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气象人物志 | 秦大河:中国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人

 

       1947年1月,一个叫秦大河的人在甘肃省兰州市出生,谁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他会成为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为中国的气象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由于秦大河院士的父亲是兽医教育家和兽医外科专家,在他出生前后,父亲辗转于陕西、甘肃、宁夏、北京等地,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

 

       所以,他们兄弟姐妹的名字,似乎都带上了比较明显的地理色彩。

 

       如大他5岁的哥哥,出生在陕西武功,那里是秦岭地区,所以名叫大山;他的姐姐出生时,父母在宁夏工作,故名爱宁;他的妹妹同秦大河一样,也是在兰州出生的,所以取名叫爱兰。

 

      上学、考试、毕业、升学,秦大河院士的童年跟我们并无差别,若一定要说的话,就是他比我们更加勤奋努力。

 

 

       他爱学习、听话、老实、遵守纪律,从来不打架,是个好学生。

 

       和任何一个时代所有的好学生一样,很讨老师喜欢。同学之间,也没有吵嘴打架的不良习气,因此他人缘不错,每年选班干部,同学们都推选他。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早在小学六年级时,秦大河院士就在作文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我要让我的脚印,印遍地球上的任何角落。”

 

       高中毕业后秦大河院士考入了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谈起自己的专业,秦大河院士曾说,在报考大学时,自己本来希望学习数学或物理专业,可是由于报考地学专业的人太少,最后被分配到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

 

       既然祖国需要,他就勇敢地接受了挑战。那时,中国的冰川学研究刚刚起步,兰州大学正是国内研究冰川学最好的大学之一。在学习自然地理专业的过程中,秦大河对冰川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天,还在读大学一年级的秦大河,像往常一样翻看着自己喜欢的《地理学报》。一篇文章引起了他的兴趣,那是中国当代冰川学奠基人施雅风和谢自楚写的《中国现代冰川的基本特征》。这篇文章中描述的中国现代冰川的美景和其巨大影响力,让秦大河“恋”上了冰川学,他发誓一定要当面拜见两位老先生,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冰川学研究。

 

       可是,生活并不是总如我们所愿,秦大河院士也一样。大学毕业后,他没能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而是成为了一名教师。即使是这样,他也兢兢业业,深知教师工作责任重大,他带高中三个班的数学,150个学生的作业本都亲自批改,从不马虎。

 

        但是,只要你心中明确你自己想要的,生活总会给你。

 

        毛遂自荐,成了他生活的转折点。

 

       1974年放暑假,他回家路过兰州,想拜访一下施雅风、谢自楚的想法又袭来了,过去几次都因为找不到引荐的人,放弃了,这一次不管有没有人引荐,他一定要去,于是就大着胆子来到了中科院兰州冰川所。

 

       通过打听,幸运的是,当天他就在谢自楚的家中见到了谢自楚。他没敢说想到冰川所工作,只说对冰川学很感兴趣,想学习学习。没想到,话刚一完,谢自楚十分热情地请他进到屋里。

 

       谢自楚当时已经是个有名的科学家了,但住房却很差,只有一间屋子,两人坐下交谈了起来,越谈越投机。最后,谢自楚很有感慨地说:现在根本没有人想搞冰川,都认为干这行太苦,你却自己找上门来,真高兴!

 

      1978年5月,秦大河被调进了冰川所。

 

      1990年3月3日,一支由6名不同国籍的科学家组成的科考探险队实现了一项壮举——他们经过220个昼夜的艰苦跋涉,徒步行进5968千米,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不借助机械手段徒步横穿南极大陆。

 

       这6名科学家当中就有秦大河院士,当时,他已经42岁,毛遂自荐争取到了这次徒步科考的机会,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人。

 

 

       在这次穿越行动当中,秦大河院士不仅要像其他队员一样去征服严寒,克服漫漫征途上几近极限的体力消耗,他还要每隔一定的距离挖雪坑取样。

 

       在极度严寒并伴随频繁暴风雪的天气里,在长途跋涉行进中采样,困难之大难以想象。为了在冬季到来之前抵达终点,也为了应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必须轻装前行,队员们不得不精简装备。

 

      为了保住采到的珍贵雪样,他丢掉了自己备用的衣服,把更多的采样瓶“偷偷”藏在枕头里。同行的法国队员对他的行为表示不解,说他是“疯狂的科学家”。

 

       然而,他说:“对于一个研究冰川的科学家来说,雪样如同生命一般重要。”

 

       就这样,7个多月时间,科考队冒着严寒和风暴,战胜冰裂隙、暴风雪等艰险困苦,通过南极半岛,翻越埃尔斯沃斯山脉,抵达了南极点,又穿越“不可接近地区”,终于到达终点苏联的和平站,书写了人类南极科学探险考察的奇迹!这是本世纪以来,人类在到达地球的两极、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飞上月球之后取得的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在近6000千米的风雪途中,秦大河共采得800多个珍贵的雪样,这样的样品迄今为止仍是世界唯一的。

 

秦大河院士在中国北极黄河站附近拍摄的照片。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极圈内,斯瓦尔巴群岛的斯匹次卑尔根岛西部的新奥尔松地区,这个地区紧邻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具有典型的极地冰川、苔原、大气、海洋等生态环境。

 

       从南极归来之后,秦大河院士成为中外媒体的焦点,但他却表示:“我是一位冰川工作者,我的心已飞到了实验室。从南极带回的800多个雪样还等着我去分析研究呢。”

 

       秦大河院士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对带回的雪样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认识组成南极冰盖物质水汽的来源、南半球大气环流的特征、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以及南极海冰的进退规律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雪样分析进行得并不顺利。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没有相应的实验室和分析仪器对这些雪样进行分析测试。所以这些样品的实验室分析是在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冰川与环境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冰川实验室完成的。当时,他就萌生了一个念头——要为中国建立一个冰芯实验室。

 

     经过东拼西凑,秦大河为国家建冰芯实验室的梦想终于成真。

 

秦大河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报告

 

       正当秦大河的科研事业如日中天时,他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局局长,5年后被任命为中国气象局局长。

 

      “气象部门不仅要观天,还要测地。”这是秦大河经过广泛调研和缜密思考后,为中国气象业务提出的发展方向。他认为,气象业务将由传统的气象预报领域向更为广阔的气候系统领域跨越。到那时,气象部门将为公众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预测内容包括气候系统的各个分支系统;除了对温度、降水、风等进行常规监测外,还将预测地面环境对天气的影响,并由现在的短期预报拓展到跨季度、跨年度的气候预测。

 

       2008年10月28日,已经卸任气象局局长的秦大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过由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别德里茨基颁发的“国际气象组织奖”证书。

 

       离开中国气象局之后,秦大河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和讲学上。他离不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他写得满满的日程表上,大部分事项都和科学研究有关。秦大河说:“我是科学家,落叶归根就是回归科学人生,其乐无穷!”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