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以安全促发展 筑牢气象网络安全防线

9月11日至17日,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办,今年活动的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1.jpg

气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气象高质量发展中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重要基石,还是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和重要保障。

为人民 靠人民 惠民生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庞大的网络用户既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也对网络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气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及数据安全,在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气象局网络与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基础上,统筹推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不断强化数据安全监督管理。

聚焦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围绕重大活动等网络安全存在风险的重要节点,多措并举强化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确保信息网络稳定运行。

坚持“以宣促防”,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科普,在业务技术培训中深入宣传《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国家标准;在IP申请、网络访问授权、会议网络保障等业务中,向用户宣传网络安全防护手段,引导广大气象职工增强风险意识,共筑网络安全“防火墙”。

谋安全 促发展 强创新

气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效安全的数字基础设施、集约协同的业务流程和有序流通的数据资源。围绕当前突出的网络安全问题和气象业务需求,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为契机,信息中心持续推进落实《气象网络空间安全行动计划(2022—2025年)》各项任务。在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的指导下,信息中心牵头开展中国气象局网络安全顶层设计,着眼数据、算力、算法三方面创新能力提升,夯实数字气象基础设施。

坚持气象业务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两手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通过构建和提升全网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安全威胁整体防护能力、安全事件协同处置能力、安全管理服务支撑能力,实现网络安全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全国气象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2.jpg

从“管终端、管人员、管网络”着手,开展气象部门一体化安全系统建设;建设国家级终端入网控制系统,保证合规用户的网络畅通,杜绝非法用户接入安全风险;建设国省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保障访问人员安全可信;建成国家级安全运营平台,打通国省网络安全信息共享通道和协同响应处置闭环。

建机制 促开放 添活力
 
数据只有流通起来,才能发挥更大价值。今年2月,中国气象局发布新版《基本气象数据开放共享目录》,通过气象数据共享平台——中国气象数据网,积极推动数据安全有序开放共享,目前已惠及20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重点项目1450余项,气象数据在各行业得到充分应用,共享程度名列前茅。

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推进气象数据有序、安全、高质、高效地流通交易?在中国气象局的统一组织下,信息中心积极参与制定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数据安全审查等工作制度,健全完善气象数据安全制度体系,助力打造符合我国气象管理体制、赋能实体经济的数据流通交易模式,提升气象数据价值共生能力。
  
同时,以气象数据流转关键环节为抓手,建设气象数据出口外传监管系统。将事前评估和持续监督相结合、风险自评估与安全评估相结合,充分保障数据依法有序流通。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